2009年7月新浪开发新浪微博,截止2015年3月份,新浪微博月活跃用户数(MAU)为1.98亿,随着微博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政府(包括企业、高校等)都已经开通了官方微博,微博已经成为新闻发布次阵地与新闻营销主阵地,微博赋予人们无限话语权。其传播面广、传播迅速、使用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和其放大镜特征将信息影响力成倍放大,尤其是一些敏感话题、焦点事件、热点问题、重大公共事件、突发事件一夕之间家喻户晓,或造成信任缺失、政府、企业形象受损、民怨沸腾,所以微博既是舆情传播平台的中流砥柱,也是舆情监测的重点难点。
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只有清楚的了解了微博的特点,才能针对性的对微博全面监测。微博从诞生就伴随着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特点,其内容短小精悍、传播便捷迅速、准入门槛低、用户主体隐蔽等特性,使其迅速成为舆论的新宠。然而,微博的这些特性也成为负面信息和谣言的传播开辟了滋长的土壤,使微薄成为舆情危机发酵场。
一 、内容简短易形成认识误解,也便捷了负面信息传播速度。微博内容短小精悍,适应了普通文字驾驭能力,使“微表达”变的简单。然而,简短的内容信息发布者无法对事件进行详尽的梳理,人们对于事件的了解也都是“碎片化”的,主观性较强,很容易造信息的片面化误读,特别是负面信息。简短的内容页加快了负面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得负面信息在极短间内急剧暴增。
二、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使得负面信息和谣言病毒式裂变传播。些特性使得信息发布和共享,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类型的交互传播,每个用户都是一个信息集散地。一旦出现现负面或谣言信息,就会形成点线面扩散态势,并迅速形成影响巨大的舆论集合,人工监测完全无法控制。
三、准入门槛低和匿名性使微博用户繁杂,这导致了对谣言和负面信息认识各异,跟风起哄现象严重。微博的准入门槛极低,用户需注册一个账号,便可以随时发布信息,这使得用户文化水平、人生观、价值观、立场等参差不齐,言论情绪化和不理性严重。而匿名性使得用户网络身份和现实身份脱离,虚拟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博友起哄跟风随意发泄情绪的行为,结果就是推负面舆情的马太效应。
1、实时监测:(及时)及时是舆情监测的关键,人工监测的一个不足就是没法对舆情信息做到及时的掌握,人工舆情早已发生,但是我们的舆情管理部门却浑然不觉。在下班休息时间(晚上8点以后)和节假日,舆情的发生率相对于平时工作时间要大的多,但是,这个时间段恰恰是我们在舆情管理当中最容易产生疏漏的时候。乐思舆情监测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新产生的舆情信息,或者已经舆情有了新的转载,新的跟帖等变化,都会在第一时间采集过来,自动发现热点,反映在系统当中,并及时通知舆情工作人员。重点舆情通过站内消息、手机短信、邮件通知等方式预警。
2、全面覆盖:(全面)互联网信息采集分为全网搜索、定向搜索(国内重点论坛、新闻、本地网站),新闻、论坛、贴吧、博客、社区,在发帖的时候会采用一些比较隐蔽的手段,有的指名道姓,有的含沙射影;有的向多个论坛,多个版块同时发,有的细水长流,不停地炒作;有的坚守一个阵地,有的四面出击,处处留言。有的是主贴,有的在跟帖中;面对这种舆情环境,单单依靠人力很显然是不行的。好的舆情系统可以全面地对这些舆情信息进行立体监测。舆情信息“一网打尽”。
3、辅助分析:(便捷、详细、专业)系统可以统计出包括舆情信息的转载数、舆情信息所在的网站、舆情信息在上述发生的先后顺序、舆情信息的点击率和回帖数、舆情信信判断出舆情信息的热度、重要程度和发展变化趋势,帮助舆情分析。乐思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在全面及时的舆情监测和舆情分析的基础上,提供了舆情简报的自动生成功能,舆情管理得心应手。舆情处置促进了舆情工作中的协同和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