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危机公关公司

2012年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热点综述

发表时间:2022-12-12 12:42

舆情监测

  在这个充满着偶然性的风险社会,网络等新媒体日益普及并高速发展,各类突发性事件的波及范围迅速扩大,影响后果日益加深。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危机事件发生情况的变化,学界对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的关注重点也在发生改变。

  我国学界对于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的全面关注始于2003年,自2003年到2010年,研究文献的总量逐年上升,自2010年至今,关注热度略有下降。近年来,危机传播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对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的角度从对比研究转向内在研究;从重视自然灾害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转向重视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危机传播研究文献在整个危机管理研究中所占比例较小,多集中于新闻和传媒学科。

  本文拟通过对2012年危机传播管理研究文献的梳理,呈现2012年度我国危机传播研究的现状,结合往年的研究情况,发现新的研究重点并试图提出未来继续研究的思路。

  1.政府反应机制为危机传播的核心,传播策略为危机传播的基础。有学者认为,政府应有针对性地“利用新媒体第一时间表明自己的态度”,①迅速的反应和多元化的信息发布渠道,有助于政府在危机舆论中占据主导地位。

  也有学者对西方危机传播理论的“本土化”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认为,处理时,“支援型”策略可占危机传播策略的主流;另外,政府要保有“留后路”的思维,塑造政府负责任、讲道理的良好形象。②

  2.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应发挥舆论引导、守望和协调社会的作用。危机事件发生后,主流媒体应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有学者认为,地方主流媒体应“高质量和高效率地采集和处理信息,整合传播舆论”。③地缘优势使主流媒体在区域性公共危机事件传播中的发声变得尤为重要。

  还有学者认为,媒体应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和危机信息传播机制,以利于媒体决策者在危机来临时做出正确的报道选择。④另有学者提出“媒介善治”的共治模型,其中,大众媒介应“担负起对社会主导意识的建构功能”,“促进社会协商机制”。⑤

  危机爆发后,政府作为危机管理主导者,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媒体作为主要的沟通渠道,三方的互动和良性沟通对危机传播有决定性影响。

  侯洪等学者认为,政府、媒体和公众在不同报道阶段轮流成为主导议程的主体,这种互动使政府能够有效地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⑥还有学者认为,件报道中,政府与媒体存在博弈关系,二者角色特征的变化使二者间的关系由服从和被控制到合作,由相对对立到妥协。⑦

  1.关注新媒体特性的策略研究。有学者总结了新媒体舆情危机事件的内涵、特征并提出对策。⑧也有学者根据网络危机的阶段性特点提出在每一阶段危机传播管理的基本原则,⑨这是危机的阶段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延伸与发展。

  2.关注不同传播平台传播机制和特点的比较研究。研究重点从关注网络危机传播整体的特征,扩展到关注网络各类平台的传播机制及特点,并提出相应对策。有学者从网络论坛入手,分析危机传播中网络论坛的正负效应;⑩有学者着眼于微博平台,或从编码/解码的视角分析微博时代的政府危机传播,⑾或从“文化折扣”因素看网络危机传播,提出降低“折扣”的对策,⑿这对危机管理决策者在危机传播中充分利用微博等社会化媒体进行有效沟通,消除舆论危机均有助益。

  综上所述,2012年危机传播研究延续了以往的热点,如关注政府、媒体的应对策略,以及二者与公众的互动关系,关注新媒体的作用机制等。但是,目前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学术研究体系,多为个案的分析或技巧和策略的指导;与危机管理研究相比,研究成果数量相差较大;对策略、技巧的研究流于表面,且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对政府的危机传播研究较多,但针对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的研究较少。

  未来的危机传播管理研究应延续对新媒体的关注,重点研究新兴的网络平台形式,重视对政府、媒体、公众三者关系的把握,同时继续探索西方相关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对我国危机传播管理实践进行前瞻性指导。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由突发性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传播和管理研究”(编号:12YJC860013)阶段性成果】

  ①陈莉:《政府危机“四阶段”新媒体运用策略浅析》[J],《新闻传播》,2012年第5期

  ②钱晶晶史安斌:《从乌坎事件看政府危机传播在中国的本土化尝试》[J],《新闻大学》,2012年第4期

  ③叶海:《西部地区社会冲突事件报道问题及应对策略——以贵州、云南、甘肃三起冲突事件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④廖声武:《把握危机传播特征做好危机事件报道》[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⑤郑恩徐雅兰:《媒介善治:公共危机治理的新模式》[J],《新闻界》,2012年第7期

  ⑥侯洪 胡琍 余帅:《涉外型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媒体行为和舆论引导——对2010年马尼拉“香港人质事件”危机传播的思考》[J],《当代传播》,2012年第1期

  ⑦罗实:《件报道中媒体与政府的博弈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

  ⑧于春生:《新媒体舆情危机事件:内涵、特征与应对策略》[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年第9期

  ⑨王志:《阶段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危机传播》[J],《传媒观察》,2012年第4期

  ⑩蒋琳:《危机传播中网络论坛的正负效应》[J],《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2期

  ⑾陈涵:《“符码博弈”:微博时代政府危机传播的新困境》[J],《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8期

  ⑿董媛媛:《从“郭美美事件”看网络危机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J],《新闻界》,2012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