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公司新闻

2018十大危机公关

发表时间:2023-01-09 17:01

内容策划

  回顾这一年,有人在危机面前蹭的满脸灰,有人把公关变成了送命题,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和那些已经被扔进旧纸堆里的公司相比,能活着被虐已经算是一种福气了~

  “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我钱越多亏的越大”,面对乌泱泱的媒体,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说出了这句话。只是没想到,和金句一起飞的,还有硬塞给媒体老师的香奈儿香水和一沓车马费,有人约莫算了下,怎么着也有四位数了。

  荒诞之外,愤怒、质疑和不解共同构成了这场发布会的B面。媒体老师眼里,升级版伴手礼是一种莫大的侮辱;吃瓜群众看来,领导人避重就轻,危机的核心问题——40天伤亡20余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何规避等只字不提;而此时,最郁闷的应该是碧桂园公关,就在一个月前,他们还铿锵有力地在官微上宣布《碧桂园高质量发展得到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认可》。

  被危机频繁cue到,很难说,是企业本身的问题,还是行业本身的问题。一次郑州空姐遇害,一次温州女孩遇害,把滴滴推到风口浪尖。对于少女+顺风车的死亡组合,人们无一例外把原罪归结于滴滴顺风车“社交+出行”的“美好”定位,更进一步,便是这支独角兽在蒙眼狂奔的过程中,对用户利益照顾得不周全。

  其实,从危机公关的角度来讲,滴滴的做法并无太多可指摘之处,几份声明都算稳妥,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上线一键报警功能等行动可谓及时。而之所以会激起舆论反弹,恐怕还是要回到最原始的地方——顺风车式的共享模式尚未经过市场考验,而滴滴既是行业老大,也是一只羽翼未丰的独角兽。

  11月21日,Dolce & Gabbana凉凉。创始人兼设计师Gabbana一句嘲讽中国的言论,把民族情绪点燃到爆炸,上至表演模特,下至参会明星,通通罢演。甚至连亚太区品牌大使迪丽热巴、王俊凯也当场解除了合约。

  要知道,D&G准备这场大秀用了半年之久,而毁掉它只用了一条短视频——《起筷吃饭》;一张截图——Gabbana通过私信表达“中国就是充满屎的国家”;一次反转——Gabbana又称自己及品牌账号被盗,蔑视中国的言论并非本人所说。

  前后不过6个小时,D&G活生生地把“中国梦”做成了“中国噩梦”,天猫、京东、唯品会等国内电商相继下架相关商品,明星群众谈D&G色变。不过,有网友却发现了一个微妙的现象,在D&G的打折甩卖场,有不少前来捧场的中国人。

  因为上市,捶打拼多多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舆论不约而同地把矛头指向“山寨”、“假货”等引起众怒的标签,更有甚者,还把这场争论升级成一场阶级之争——“五环内的群众看不懂拼多多”、“拼多多式消费降级撕开了伪中产的遮羞布”、“喷拼多多和用拼多多的,肯定不是一群人”。

  诡异的是,就在年初,人们还把它捧成社交电商的成功样本,凡购物必拼团等运营逻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高效获取流量的方法论。而几个月后,层出不穷的产品问题、APP封禁问题、品牌进驻问题,又把它打回舆论的矮子。

  一个历时3年、总金额或达11亿元的离奇广告代理事件,把比亚迪推进舆论漩涡。比亚迪官方说,涉事人李娟假借比亚迪之名私刻公章;李娟家人说——李娟就是被所谓的上司陈振宇骗得太深了;陈振宇说——我一直从事和比亚迪无关的房地产业务。多方各执一词,让真相扑朔迷离。

  而要说到这次危机最大的受害者,除了幸苦钱打水漂的代理公司,恐怕还有比亚迪,尽管丑闻已成昨日黄花,但人们对于比亚迪的质疑远未结束,《人BY脸,天下无D!》炸出一篇10W+后,媒体和同行又掀起了一波口诛笔伐,有人称,比亚迪事件一脚踩住了乙方情绪的爆破点。

  “我觉得,就是因为太狂,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在微博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崔永元还配了两张图:一张是华谊兄弟的股票走势图,一张是文章截图,上面写着《股价破5、市值蒸发70亿,华谊兄弟深陷泥潭》。

  偷逃税嫌疑被崔永元揪住不放,质押股份被股东质疑套现,2018,华谊公关经历了一场长达半年的大考。而结果便是,跌跌不休的股价,自“出事”以来,华谊兄弟的市值已经蒸发了79亿。即便是华谊一再澄清,高质押不是抛售股票,“洗黑钱”传闻与事实不符,但股票却如同坐上过山车般,涨跌看心情,并且冷不丁地还要被新鲜出炉的八卦,撩动一下敏感神经。

  当大多数人还在担忧“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时,自如租客已经把死亡笔记放在了枕头边上。危机起源于一位租客的线员工租住自如房后,因甲醛超标而患上白血病,后治疗无效死亡。事件曝光后,更多甲醛房致死的案例被扒出,自如等同于致癌。

  而自如对于危机的回应,也着实诠释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真奥义。事发之后,连发两份声明,主动担责,自如总经理、链家董事长也在朋友圈第一时间表率。但问题就出现执行上,管理员一句“如果合格,检测费用需要您支付”让自查工作前功尽弃。如之前一般,一旦涉及到公共事件,公众情绪一如既往的易燃易爆炸,直至淹没企业的真实意图。

  落寞如@花总丢了金箍棒,好不容易在微博上攒了近12分的猛料视频,却换来了五星级酒店毫不走心的回应。据媒体统计,在被曝光的14家酒店中,最早的回应是在危机发生16个小时后,有3家酒店至今未回应,有两家深度致敬同行,公关声明几乎一模一样,还有10余家在第一时间把锅甩给了公关部。

  世道变坏,都是从公关变懒开始的。要知道,用抹布擦杯具、用擦过洗手台的方巾擦水杯等卫生bug几乎是掀了五星级酒店的命门,而它们如出一辙的回应,也从侧面暴露了,五星级酒店在危机应对上的疲软,又或者说是习以为常,毕竟,每年总有那么几次酒店危机。

  在由社会新闻引发的危机公关中,鸿茅药酒是个极其特殊的案例。一方面,它跨省追捕广东医生谭秦东的行为,基本被认定为权力滥用;另一方面,该企业的失格又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式营销的整体缩影。

  从CCTV到地方电视台,鸿茅药酒“每天喝两口,疾病都溜走”的广告几乎随处可见,但却鲜少有人知道,打着保健品旗号的鸿茅药酒其实就是药品。它曾被通报违法2630次,暂停销售10次,却仍有1186条获批广告。

  而也正是这股神秘力量,促成了鸿茅药酒的傲慢态度,“一直在道歉,从未停违法”,即便是跨省追捕事件曝光,也只是以法国蜗牛的速度缓慢回应,重点是,它的广告丝毫未受影响。

  一篇《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把权健送上风口浪尖。人们骤然发现,鸿茅药酒之外,还有个更隐秘的商业帝国。这家公司靠着密集如蜘蛛网的经销商和长期霸占地方电视台的小广告,在老百姓心中塑造出了“包治百病”的假象。

  直到小周洋事件曝出,越来越多的火疗受害者走向台前,权健的真实缩影——一个由中国式营销吹起来的泡沫,才被更多人认清。而这也恰恰是这一系列悲剧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当我们争相呼喊着营销升级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在这种不明真假的信息轰炸下,丧失了最基本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