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网络公关

人才强校 中国农大张倩教授、孙中孝副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减少动物性食品消费可提高食物系统韧性应对突发危机

发表时间:2023-01-15 17:02

口碑营销3

  11月15日,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倩教授、孙中孝副教授与合作者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上在线发表题为《在欧洲采用植物性饮食可以提高食物系统韧性,抵御突发事件影响》(Adoption of plant-based diets across Europe can improve food resilience against the Russia-Ukraine conflict)的研究论文,定量揭示了欧洲食物系统转型对提升食物系统韧性、抵御突发事件带来的食物供给负面影响的作用。

  全球食物系统正面临着新冠疫情、蝗灾、极端天气事件等诸多因素的威胁,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极大的挑战。欧洲的食物系统在供给侧和消费端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欧洲,人均肉类和奶制品的消费量分别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和3倍。那么,从动物性食品消费为主转向更多的植物性饮食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是近年来科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研究的定量模拟结果显示,欧盟27国和英国如若采用EAT-Lancet的饮食结构,释放出来的土地资源总量接近于法国和英国国家面积之和,也相当于2019年欧盟休耕面积的5倍。如果释放出来的土地用于弥补生产俄乌两国出口的农作物,将用掉这些被释放出来的土地中的15.6%。同时,还会节约41亿立方米的淡水,减少约2亿吨二氧化碳等量的直接碳排放(接近于法国每年的碳排放总量),增加约174亿吨的碳固存(接近于欧洲6年的碳排放量)。

  相对于动物性饮食习惯,植物性饮食可以极大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此研究证实了饮食结构的转变还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的压力,应对因气候变化和突发事件叠加带来的全球食物价格上涨,提升食物系统的韧性。这项研究也从消费端的视角,为我国践行“大食物观”下的食物生产布局、耕地资源保护等提供了新思路。纵然消费行为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即便少量减少动物消费也会对环境和粮食安全产生帮助。行胜于言,最好可以早一点进行膳食结构的调整,而不是等到损害已成定局,再被迫做出改变。

  图1.欧盟27国+英国因饮食变化引起的作物变化(x轴左侧)和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作物总产量(x轴右侧)。饮食习惯的改变会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通过直接减少某些食物种类的消费,间接通过随后食用的动物产品所用的饲料。十字符号表示相对于出口的净变化,圆表示相对于生产的净变化。

  图2.替代所有UA+RU作物后,欧盟+英国饮食变化导致的人均净蓝水消耗、净温室气体排放和净碳固存的变化。a、人均蓝水净消费量。b,人均净固碳量为CO2e中地上碳、地下碳和土壤碳的总和。c,人均温室气体净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孙中孝为论文第一作者,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张倩和荷兰莱顿大学副教授Paul Behrens为论文的通讯作者。研究由中国农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共同完成。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近年来,张倩教授、孙中孝副教授课题组围绕农食系统转型及农业水土资源管理研究主题,在《自然-食物》(Nature Food)、《环境科学与工程》(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全球粮食安全》(Global Food Security)、《土地利用政策》(Land Use Policy)、《资源保护和循环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地理学报》、《生态学报》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是课题组的又一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理解膳食结构改变对于全球粮食安全及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