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舆情监测公司

舆情分析: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案主办方被判阶梯式退还原告部分票款

发表时间:2024-06-21 15:45

近日,上海闵行区人民法院对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令主办方上海某演艺公司以阶梯式退还原告部分票款。此案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成为舆论热点。本文将从舆情分析的角度,对该事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事件回顾与基本事实

根据上海闵行法院的官方消息,2023年4月,消费者倪某等九人通过第三方销售平台购买了梁静茹上海演唱会的门票,票价分别为699元、999元、1299元不等。演唱会于2023年5月20日和5月21日举行,原告等人在入场后发现其座位的视线被舞台承重柱不同程度遮挡,严重影响了观看体验。演唱会结束后,原告等人不接受主办方提供的调解方案,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6月20日上午,闵行区人民法院对本案进行了一审公开宣判,判令被告上海某演艺公司以阶梯式退票比例按单张票价420元、650元、910元的标准退还原告票款。法院认为,退款比例应根据被告的瑕疵履行对观众造成的影响大小确定,结合不同票价所承载的消费者对演唱会的期待值大小、承重柱对具体观众的遮挡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

 

庭审现场。

 

舆情分析

1. 事件传播路径与速度

该事件首先通过上海闵行法院的官方消息发布,随后被多家媒体报道,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事件曝光到媒体报道,整个过程在短时间内迅速发酵,成为舆论热点。这种传播速度和广度,反映了公众对消费权益保护和演出服务质量的高度关注。

2. 公众情绪与反应

从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来看,公众的情绪主要集中在对主办方行为的强烈谴责和对消费者维权行为的支持。许多人认为,主办方在售票时未明确告知座位视线受阻情况,属于欺诈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公众对法院的判决表示认可,认为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有力保护。这种情绪的集中反映了社会对消费权益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

3. 媒体报道与舆论导向

媒体在报道该事件时,主要关注点集中在事件的经过、法院的判决和消费者的维权行为上。部分媒体还对演出服务质量和消费权益保护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事件反映出演出市场存在的问题。这种报道方式,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舆论的方向。

 

消费者投诉“柱子票”。

 

事件影响

1. 对上海某演艺公司的影响

此次事件对上海某演艺公司的声誉造成了严重影响。作为演出主办方,公司应当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演出服务。然而,此次事件暴露出公司在售票和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可能会影响观众和社会对公司的信任度。

2. 对演出市场的影响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演出市场服务质量和消费权益保护的广泛讨论。如何在保障观众权益的同时,提高演出服务质量,是演出市场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判决书(部分)。

 

应对策略

1. 及时回应与危机公关

面对突发事件,演出主办方应及时回应,采取有效的危机公关措施。上海某演艺公司应尽快通过官方渠道发布声明,向公众说明事件的经过和处理结果,并对受影响的观众表示歉意。同时,应承诺将加强售票管理和服务质量,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 加强售票管理与服务质量

演出主办方应加强售票管理,确保售票信息的透明和准确。在售票时,应明确告知观众座位的视线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消费纠纷。同时,应加强演出服务质量管理,确保观众在演出期间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

3. 完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

演出市场应建立完善的消费权益保护机制,确保观众的投诉和维权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通过设立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及时回应观众的投诉和建议,提高观众满意度。同时,应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确保演出服务质量符合市场标准。

4. 加强与媒体的沟通

演出主办方应加强与媒体的沟通,确保信息的透明和准确。通过定期的新闻发布会和媒体采访,向公众传递公司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情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应积极回应媒体的质疑和报道,避免不实信息的传播。

 

判决书(部分)。

 

结语

梁静茹演唱会“柱子票”案一审宣判,反映了演出市场在售票管理和服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及时回应、加强管理、完善机制和加强沟通,演出主办方可以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提升演出服务质量,保护观众的合法权益。希望此次事件能够引起演出市场的重视,推动市场的健康发展,确保每一位观众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演出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