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是一个网络公共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如何接收、理解、使用信息的权利,信息的传播也自有其一套规则,小编认为,微博的信息传播需要有一套内在的规则和范式,减少因信息失真带来的“对话”不畅,毕竟,目前的中国社会需要通过一个话语场域实现意见观点的交流和沟通,以期达成某种社会共识,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
微博的管理目前还缺乏法律方面的规范,仅仅依靠用户的自律,是无法根本消弭微博在信息传播中各种虚假信息、情绪性意见疯长的风险。尽管2012年3月16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微博网站全面实行实名制,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对微博进行严格管控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虚假信息进行注册,身份认证也不是强制性的,这削弱了实名制在微博传播中能够起到的监管力度。除了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还需要加大惩治力度,完善事后追惩,对利用微博刻意策划新闻热点以谋取利益的不法分子以严重的惩处,以起到警示作用。
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接收者往往通过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读取其中的意义,完成对事件的理解,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并影响事件的后续发展。倘若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失偏颇,偏离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那么对事件的讨论和争议就建立在一个不够完整或者不够牢固的事实基础上,这样的探讨和对话只会加深矛盾双方的分歧和对立,社会共识不能够达成反而会加深社会阶层的割裂和冲突,因此通过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加强媒体对信息传播的把关和筛选,提升媒体记者的职业道德伦理,是亟需完善的传播环节。此外,媒体还需要在信息发生失真时,通过议题设置、媒体评论等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使围绕事件的探讨回归理性和克制。
本文所探讨的信息失真,是由于微博用户在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过程中对信息本意在理解上产生误差所导致,因此解决信息失真关键还是微博用户本身的接收行为需要规范化、合理化,这就需要提升用户“网络对话”的素养,例如对繁杂多元、鱼目混杂的信息需要有自我判断和筛选,不轻易被煽动性信息迷惑;讲究说理的逻辑性,克制情绪性意见,多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理解事件;提高自我约束意识,加强网络评论的自律性,对所发表的言论承担必要的责任等等。当然,受众网络素养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通过政府的鼓励示范,通过媒体的宣传教育,通过社会各界在具体事件讨论中的磨合与努力。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矛盾丛生,社会共识的达成必然是艰难的,但是打造一个对话畅通、高效的微博平台,相信对于很多存在争议的事件的最终解决都是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