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舆情监测公司

网红餐饮“食安问题”频发警惕引发行业舆情危机

发表时间:2023-03-25 11:55

形象提升

  “涉嫌使用黑作坊加工假冒鲜鸭血、炸鸡掉地上继续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蟑螂乱爬......”今年4月以来,拥有大量粉丝的网红餐饮企业接连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表面是精致装潢、光彩亮丽的热门餐饮“打卡地”,背后却是卫生脏乱差、使用腐败食材的后厨,巨大的反差引来空前剧烈的舆论“反噬”。当消费者利益被损害,即便涉事餐企事后道歉,也难以挽回大众对网红餐饮品牌的期待与信心,这无疑会给整个餐饮行业及社会带来不良效应,食品安全问题的“蝴蝶效应”日益凸显。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群众所关注的食品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所展示出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决心势必会对食品行业产生一定震慑。如今,聚光灯已照向餐饮行业的后厨,网红餐饮品牌正在面临怎样的危机?潜在的舆情风险点有哪些?

  当前,内循环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扩大市场内需,拉升消费的主要杠杆。近年来,伴随着新消费主义滚滚来临,餐饮作为国民消费的重要领域,也成为资本看重的领域。截至2021年7月,餐饮行业投融资事件已达75件,涉及投融资金额超400亿元。然而随着餐饮投资赛道持续升温,餐企的食品安全问题却频频爆发,这背后折射出当前餐企在产品及品牌管理、营销策略、声誉维护等方面存在纰漏,舆情风险点密集。

  其一,扩张速度过快下,内部管理制度缺失。随着越来越多资本入局餐饮赛道,不少网红餐饮店走上了迅速扩张、占领市场的道路,如何快速跑马圈地是他们首要考虑的事情。大多数被曝光的餐饮企业,也都是在全国各地到处开设门店的品牌。据公开资料显示,创办于河南郑州的“蜜雪冰城”已在全国31省份拥有超过11000家加盟店铺;开放“合伙人”投资入股开店的华莱士,在全国开出1.8万家门店,而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全国门店加起来也不过1.3万家。然而,短时间内门店数量激增的同时,服务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力明显滞后,便助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滋生。在品牌缺乏强有力的加盟门店内部质量监管体系下,导致人员培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的“断档”,门店监管会逐渐失控,给食品安全带来风险。

  其二,逐利本性下,为节省成本不择手段。对于连锁品牌的加盟商而言,相比起品牌效应的打造,他们可能更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在经营绩效考核面前,一些加盟门店会为了节省成本、提升毛利,从原材料或保质期入手,要么缺斤少两,偷工减料;要么食材污秽不洁、过期发臭也照用不误,从而不断压缩成本而提升利润。

  其三,流量模式下,过度营销导致底线失守。随着互联网发展和新消费风潮对市场潜移默化的影响,相比传统餐饮企业,网红餐饮企业往往会为了打造高附加值、高溢价等特征,不惜重金营造宣传噱头,将品牌“饭圈化”。例如奈雪的茶被曝“聘人排队”,蜜雪冰城的宣传曲铺天盖地,小龙坎的广告遍布商圈等,各大网络平台的营销推广给予餐企前所未有的“热度”和“流量”,大大缩短了消费者对餐饮品牌的认知周期。可与此同时,这些靠着高颜值、高档次“出道”的品牌开始过度追求流量变现,在营销的套路上越走越远,殊不知食品安全这条底线已经失守,最终脱离了餐饮的本质。

  其四,互联网时代下,品牌声誉维护意识的缺失。一直以来,餐饮行业从业门槛低,加盟商管理不当现象的存在一直备受诟病。当食品安全问题爆发出来后,涉事品牌除了道歉,还会存在与涉事门店做“切割”的举动,将其归罪于加盟商不遵守契约,并非品牌本身行为,给大众的感觉像是在“甩锅”。但实际上品牌与其门店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从法律层面抑或公众口碑层面,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强化品牌声誉维护的意识,注重总部管理,才能更好地解决餐饮连锁企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餐饮行业与公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极易引发舆情聚焦。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是社会共同捍卫的底线,近期的食安问题曝光不仅是对几个涉事品牌,更是对整个餐饮业的警钟。随着新消费风潮的到来,在新媒体时代下,餐饮行业除传统舆情话题外,舆情风险点也可能会带来新变化,需要高度重视。

  首先,需警惕叠加风险出现。在强监管时代下,意味着网红餐饮品牌将会面临更大的考验。这场针对网红餐饮的大排查,不过是行业“地震”的序幕,近期食安问题相关舆情高热,已成为社会突出议题,如果后续网红餐饮再有该类舆情事件发生,结合此前同类事情进行的关联报道、讨论和质疑将会增多,随着多次舆情事件的发酵,舆情风险将层层叠加。因此企业在日后经营过程中既要正视品牌管理漏洞,积极作出整改,也要更加重视品牌声誉的维护,关注相关舆论发展态势,警惕出现叠加风险。

  其次,当心舆论反噬,出现次生舆情。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餐饮行业未来与网红经济将会持续挂钩,网红餐饮品牌的关注度将会继续高企。与此同时,网红餐饮品牌在享受高流量带来的红利时,公众对其势必会有更高的期待与要求,此时品牌一旦暴露缺点,如果应对不慎,问题就会被无限放大和解读,因此需要警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舆论反噬,避免引发次生舆情。

  最后,舆情风险研判需背景意识。任何一家企业要想长久生存和发展,都不能脱离行业本质与品牌的核心。对于餐饮行业而言,“流量”只能是食物的附加价值,当流量红利褪去后,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关注点最终还是会回归到餐饮本质上。而以食品的安全、过硬的质量、优良的服务为基础,这是餐饮品牌的价值核心,更是作为餐饮企业的社会责任。近段时间,不论是宏观政策的引导,还是媒体舆论的督促,都揭示着当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将会越来越重视。如果网红餐饮企业未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发展理念之中,则是对当前舆论背景的失察,将在实际的舆情处置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

  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未来会出现更多新的网红业态,以奈雪的茶、喜茶为代表的网红餐饮品牌承载着新消费者的价值主张,同时他们在营销上不断尝试新玩法,屡屡引爆舆论场。但不论网红经济怎样扩张、餐饮品牌如何定位,都不能把行业发展的风险转移给公众。餐饮品牌应把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放在最核心的产品质量把关上,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积极回应并整改消费者反映的相关问题。就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网红餐饮企业须守住安全底线》文章中所说,“餐饮企业的长远发展,最终依靠的是食品的安全、过硬的质量、优良的服务,如果放弃了食品安全这个底线,再红的品牌也只能是自毁招牌。”唯有如此,网红餐饮品牌才能化危为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