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搜记者 齐萌 张智 深圳报道
7月11日,上交所受理震有科技(688418.SH)的再融资申请。
据震有科技再融资申报稿显示,公司再融资方式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对象是实际控制人吴闽华先生,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以满足未来业务快速增长的营运资金需求,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
对此,独立财经评论员、腾讯证券研究院专栏作家郭施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用来补流偿债,意在解决流动性问题。上市公司流动性可否根本解决,仍取决于上市公司现金流状况,特别是自由现金流可否持续改善。”
据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持续三年下滑,持续两年亏损;毛利率三年间下滑了13.79个百分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自2020年起至今持续为负。
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自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占公司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均已超过三分之一。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说明公司可以利用的流动资金较少,企业资金流通较差,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对此,震有科技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不存在较高的流动性风险。公司现有货币资金能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虽然应收账款整体的回收周期较长,但终端客户资信较好,应收款项不能收回的风险较低;公司从多家金融机构取得银行授信额度,近期暂无其他资本性支出计划,且资产负债率较低,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及债务偿还能力,现金流能够匹配公司经营需求。
募资不超过2亿元用于补流偿债
据公司再融资申报稿显示,公司此次再融资方式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对象是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吴闽华先生,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2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贷款,以满足未来业务快速增长的营运资金需求,推动公司进一步发展。
在募资用途上,实际上,以补流偿债作为募资用途的上市公司并非震有科技一家,自监管对再融资“松绑”后,资本市场出现了大批以“补流”和“偿债”为主要募资用途的案例。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上市公司再融资用来补流偿债的行为是一种解决短期资金缺口的方式,可以帮助公司回笼资金,缓解偿债压力。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增加资本结构风险,扩大实控人的持股比例,从长远角度看,可能需要进一步审慎考虑。”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吴闽华拟以借款作为认购资金的来源。吴闽华拟通过自身所有的资产、收入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经营性收入、股票分红、减持自身持有的已解禁股份所获得的收益等方式偿还本次借款本息。
因此,震有科技在申报稿中也指出相关风险,“对于吴闽华先生所持有股票的减持,可能使得公司股票价格产生较大波动。在吴闽华先生仅以减持其所持公司股票作为还款来源的假设情况下,吴闽华先生减持可能受到法律法规管治、公司经营状况以及证券市场变动等影响,使得其无法及时偿还本次认购的借款本息,从而可能对公司经营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
对此,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实控人作为发行对象以借款作为认购资金并以减持股票作为还款来源的情况并不常见,可能是因为公司融资渠道受限,无法直接进行短期借款。此外,通过再融资的方式来补流偿债可能被认为更能够稳定公司的资金结构,减少负债压力。”
就公司为何不直接进行短期借款?震有科技方面对本报记者回应道,公司结合经营发展情况、股权结构等内外部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推进本次定向再融资。
“一是公司对于营运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通过增加长期稳定的股权融资缓解公司可能面临的资金压力;二是通过认购本次发行股票,公司实际控制人吴闽华控制的表决权比例可得到提升,也将有利于维护公司经营稳定,促进公司发展规划的落实,有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三是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以现金认购本次发行的股份,也充分体现并传达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震有科技方面表示。
然而,基于此种认购资金的来源,震有科技在申报稿中提到,其可能受到外部经济环境、证券市场整体情况、资金出借方违约未按协议履行约定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使得吴闽华先生无法及时筹措足够资金,从而存在不能足额认购公司本次发行所需的募集资金甚至导致发行失败的风险。
如发行成功,本次发行后,“公司资金实力及资产规模将有效提升,抗风险能力得到增强,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同时增加,资金实力将有所提升,公司财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抗风险能力将得到增强。随着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将有利于解决公司主营业务的运营压力,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降低公司财务风险。”震有科技在申报稿中表示。
业绩连年下滑
在震有科技募资背后,或是公司面临着业绩连年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毛利率接连下滑、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等导致的现金流不充足问题。
据公司财报显示,震有科技净利润、扣非净利润持续三年下滑,持续两年亏损。2020年—2022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311.06万元、-1.02亿元及-2.15亿元,同比下滑分别为29.40%、335.51%及112.09%;公司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48.87万元、-1.14亿元及-2.28亿元,同比下滑分别为42.23%、441.48%及99.05%.
然而,其营收却无大幅下滑。公司2020年—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00亿元、4.64亿元及5.32亿元,同比上涨17.82%、下滑7.12%及上涨14.68%。这或与公司毛利率下滑有关,2020年—2022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2.43%、48.14%及38.64%,三年间下滑了13.79个百分点。
对此,震有科技方面表示,公司业绩连续大幅下滑主要系近两年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力持续加大了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但受宏观环境影响,营业毛利额无法覆盖研发、管理、销售费用投入。
同时,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53180.55 万元、58413.34 万元、54592.78万元及53576.69万元,占公司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8.17%、42.58%、41.99%和39.50%。
对此,震有科技方面指出,因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影响了客户回款周期,公司应收款项余额及长账龄款项有所增加,2022年应收账款、合同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然而,记者发现,公司在报告期内应收账款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均已超过三分之一。有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说明公司可以利用的流动资金较少,企业资金流通较差,可能会造成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公司在公告中也坦言,“若公司主要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发生逾期、坏账或进一步延长应收账款回收周期,从而给公司持续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但震有科技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应道:“虽然应收账款整体的回收周期较长,但终端客户资信较好,应收款项不能收回的风险较低。”
此外,在经营活动现金流方面,2020—2022年及2023年一季度,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671.36 万元、-23,013.03 万元、-6,504.10 万元和-318.66 万元。对此,震有科技在公告中表示,通信行业属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项目执行和结算周期均较长,业务规模扩大等因素会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就现金流问题,震有科技方面则向本报记者表示,公司现有货币资金能满足公司日常经营资金需求,公司从多家金融机构取得银行授信额度,近期暂无其他资本性支出计划,且资产负债率较低,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及债务偿还能力,现金流能够匹配公司经营需求。因此,公司不存在较高的流动性风险。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