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科技镇长团的使命:破解产学研“最后一公里”
昕搜记者 张智 见习记者 王海平 昆山报道“与南信大研究材料的吴教授开展的合作,大大缩短了我们的研发时间,加快了企业的科技研发。”7月10日,来昆山创业已有6年的肖先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这一产学研合作,让企业快速完成了来自华为和中煤集团研究院两种定制产品件的研发,即将进入到后期的市场化应用。
从公司提供的产品看,物理上是一个大小以毫米为单位的配件,但解决了高端手机某项功能中金属疲劳的核心问题,确保了正常使用中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轻量化也极大降低了有关成本。更为关键的是,这一消息被灵敏的市场捕捉后,世界前八大手机厂商亦派人主动登门拜访。
上述案例,是昆山市科技镇长团(第15批)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之一,在实践中为科技成果转化、破解产学研“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成功的样本试验,也在新发展理念下诞生了科创领域的“昆山经验”。
据本报记者了解,为实现将科教资源的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成长的力量,科教大省江苏在2008年进行了一场用人制度改革创新,于全国首创“科技镇长团”工作模式,即由组织部门统一安排,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通过双向选择,遴选一批骨干人才,并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岗位和一年时间,以挂职的方式,充实到全省范围内的县域经济中。
经过15的探索,江苏“科技镇长团”取得了诸多成就,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生产力。《华夏时报》记者在本次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中获悉,在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镇长团”工作制度也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革,以更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匹配全省现代经济产业体系的发展需求。
引入高端科创要素,降低产业链成本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但这条必经之路上有个断层,往往难以通过。这一断层,被称为产学研的“最后一公里”,是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最大障碍。
具体看,一方面,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学者来说,掌握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但由于应用场景的相对缺乏,研发出来的成果与实际需求难以匹配;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看,则需要拔尖人才快速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开发出具体产品,同时又需要拓宽市场。
而站在地方政府层面,迫切希望吸引来自全球范围内的高端科创资源,有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加载到企业,做大做实做强产业集群,实现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竞争力、吸引力。
发展中上述三个领域的实际需求,一起聚焦在“科技镇长团”的工作上。
对已成立有经验有市场的科创企业,如上文所述的肖先生公司,主要致力于复杂产品件的新型表面改性工艺的创新性的研发与产业化,镇长团主要从技术嫁接和人才引进两方面进行服务。技术嫁接主要结合镇长团学者团队的研发工艺与企业提供的应用场景进行对接,人才引进则帮助企业匹配相关的外籍博士一名,通过国际化合作加快企业研发速度。
“我们在实验室会造出一个样品块,看上去似乎哪里都能用,但企业需要利用产品性能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反过来看,实验室里的样品就需要结合企业的需求转化成产品进行优化调整。”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团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吴红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同时,团员们还要利用各种资源,为地方吸引科技创业者。
“我有创业的激情,不过所处领域市场规模不大,当时已在长三角的各大城市找了很多开发区,都没有获得支持,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投资量比较小。”来自上海的周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他从事的是特定细分领域的产品检测,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很多开发区需要的“千万产值”。
但对昆山来说,涉及的科创资源,只要有转化的可能性,延链补链有所需,都可以就地转化。
“在航空、核电、汽车、机械等特定领域,这种检测业务有着大量需求。”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副团长、常熟理工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董利明对记者指出,检测不仅仅是一项单一业务,基于专业检测结果为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以精准对产品进行优化改良调整,降低企业的成本。目前,上汽集团旗下某企业与周先生签订了新能源汽车底盘及电池包检测的合作协议。
之所以将周先生以参加创业大赛的方式引进昆山,董利明认为,昆山经济总量已突破5000亿元大关,拥有中国县域最发达的制造业集群优势,可在2个小时之内完成大多数工业产品的特定生产需求。同时,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工业产品投入市场,而这些产品上市前需要检测,且现有的非民营检测机构难以做到专业稳定的批量服务。此外,通过产品检测中问题的逆向提供的评价报告或质量改善报告,能有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从《华夏时报》记者的实地调研看,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与企业共建的产学研项目,较多集中在通过科技手段降低了企业成本。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汪东红牵头的项目,致力于某新能源汽车整体压铸的特种模具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开发,实现了国产替代,大型压铸件可将70多个零件融合成一个。
事实上,昆山对科教资源的需求,不仅仅是单个的科创项目、人才等,从县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看,产学研机制体制的建立更加关键。
在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团员、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副教授王文东的多方奔走下,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昆山张浦镇建立了首个县级层面的协同创新中心。
“我们发现,但凡与西北工大航天航空航海这三大全国领先优势领域有渊源的企业,几乎都在长三角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合作客户,所以通过中心的牵线搭桥,有3家企业在短时间内就决定直接在昆山建厂了。”王文东告诉记者,协同中心还承担着全面对接西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的功能。
与之同时,为了能够将“科技镇长团”的服务固化,延续各种资源与驻地对接转化,防止“人走茶凉”等现象,吴红艳教授还牵头了校地共建的新能源新材料创新平台等。
“国家对科创领域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很多专项,而做各类申报材料是我们的专长。”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副教授莫磊说。多位团员表示,当前很多申报资质类的项目,大多数企业第一选择是找中介来做,但良莠不齐的中介往往容易误导企业的申报,也让部分企业感觉可以花很少的代价做一个产学研,甚至能钻些政策漏洞、多获补贴等问题。“有的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一格局,没有信任就很难再深入下去。”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张树宇说。
到2023年6月底,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累计走访企业767家次,邀请专家学者来访昆山182人,引进建设各类研发机构创新平台10个和各类人才90人(博士后24人,省科技副总7人),促成产学研合作60项,合同金额接近6000万元。累计辅导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8项(已立项2项,财政拨款50万元),协助企业申报知识产权20项。
科技镇长团下一步:更适应高质量发展
据记者了解,立足过去经验、着眼于未来,昆山第十五批科技镇长团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为下一步江苏全省科技镇长团的优化调整进行探索。
昆山市副市长(挂职)、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团长、江苏省工信厅产业人才与合作处处长纪芳对《华夏时报》记者解释,本批次团员选派工作按照“聚焦产业、按需选派”原则,与苏州市、昆山有关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最终确定了13位正式成员。
从团队成员的特点,一是学历层次高,13位成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7人;二是成员年纪轻,13位成员均为80后,其中85后6人,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42岁;三是来源渠道广,成员中来自省属部门负责人1人,高校教师(科研人员)10人(其中双一流高校7人),高校行政管理岗老师2人。
由于江苏组织部门向全国广发英雄帖,因此,非江苏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团员占比近几年来得到了提升,而省外成员的到来更加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科创,扩大了科技镇长团的“任务职能”。
比如,昆山科技镇长团(第15批)团员中就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院管理处综合科科长雍昕。从实践看,挂职昆山卫健委工作的雍昕已超越了镇长团传统“项目、科技”等定义。
在接近1年的时间内,雍昕走访了昆山辖区内的所有医院。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复旦大学现有附属医院20家,2022年住院病人手术人次数87余万次,具备疑难复杂疾病危重症与专科疾病的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社会服务能力和技术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下,这些优势的发展成果必须要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满足百姓的高质量生活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雍昕的工作逐渐形成了3大重点:院院业务对接、疑难杂症解决、人才进修培养。这引发了昆山决策层的关注,在团长纪芳的重视下,原本计划挂职1年雍昕将继续延任,“让昆山各家医院精准对接复旦大学优质医疗资源。”纪芳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科技镇长团的使命要根据当地需求,不断优化调整,最终要全方位提升驻地的区域创新能力,为地方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鉴于科技镇长团多年的实践,华夏时报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助力区域经济、发源于江苏的“科技镇长团”在下一阶段即将进行优化调整,“产业导向”将成为挂职人员和地方双向选择的最大原则,并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机制,激发选派人员的动力。
根据江苏省有关规定,挂职期间,“科技镇长团”团员不转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其中,工资由原单位发放,驻地提供适量津贴及其工作便利。记者以往的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团员经过昆山挂职的磨炼,在返回原单位后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有的在职称职级方面得到提升,也有的在原单位中承担更大领导责任。“以前是从书本到书本,挂职锻炼让我对企业市场有了深刻认知,会促使我去优化教学科研模式和方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副教授杨文安说。
事实上,尽管历年来的各地的科技镇长团成员们走访的企业数量很多,但真正能落地合作的项目最好水平也仅在10%左右。一方面,从学研的角度出发,挖掘一项发明专利过程中也是新产品和技术储备的过程,想通过合作与企业挖掘发明专利,提升知识产权水平,同时还可进行新品研发;但另一方面,企业则认为,现有的产品已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发明专利周期长、价格高,对企业自身申请某些资质帮助不大,以及不能短期内变现。
目前,科技镇长团在和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中,较多使用成果(技术)转让模式,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权等科技成果有偿转让给企业,企业再将其市场化与产业化。
据了解,成果(技术)转让模式或许会向市场化更深一层次,即为降低企业成本,技术成果的转让倾向无偿,但要从后期的成果市场化中进行分享,多方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