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ny 发表于 2023-7-13 15:21:20

药明合联冲刺港股IPO,ADC市场成CXO下一个爆发点?

昕搜记者 于娜 见习记者 杨燕 北京报道
忽如一夜春风来,ADC领域在研产品遍地开花。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获批上市的ADC药物已有15款,同时有222款ADC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2022年全球ADC药物销售额约79亿美元(566.14亿元人民币),自2018年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快速增长的市场不仅吸引了一大批biotech企业一头扎进ADC领域,也带火了依附于行业研发活动的CXO企业。
近日,药明生物附属子公司药明合联递交IPO申请,拟在联交所主板独立上市。招股书显示,药明合联专注于为全球ADC药物及更广泛生物偶联药物市场提供CRDMO(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服务,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企业。
药明合联上市背后:扩产、出海
CXO行业一向被视为新药研发的“体温计”或“晴雨表”,医药行业从小分子化学药到大分子生物药,再到当下热门的CGT(细胞与基因治疗)的迭代史,也是国内各家CXO公司发展壮大的一部发展史,药明合联的诞生同样伴随着ADC领域由弱到强的脉搏在跳动。
招股书显示,早在2013年药明生物就有涉足过ADC领域的研发和生产业务,不过当时中国ADC市场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直到2018年,ADC药物市场逐渐扩张,药明生物才开始在无锡建立了单独专用的ADC设施,随后在2020年一步步走向注册新公司、冲刺上市之路。
开发ADC药物并不是件容易事。随着偶联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正在开发的生物偶联药物除用于治疗肿瘤外,还不断扩展治疗领域至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代谢紊乱疾病等。
药明合联在招股书中提到,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开发需要拥有在生物药和小分子药物方面的一系列跨学科能力,而大多数生物制药公司不具备相关能力。因此,生物偶联药物开发的外包率达到约70%,远高于其他生物制剂34%的外包率,已上市的15款ADC药物中,有13款由外包服务提供商制造。
这也给了一众依附于ADC领域的CXO公司迅速崛起的机会。全球ADC外包服务市场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格局,2022年收入排名前五的参与者合计占据50.0%的市场份额。按收益计算,药明合联全球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8%上升至2021年的4.6%,在2022年进一步上升至9.8%。截至2022年底,公司有94个进行中的整体项目,占同年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外包整体项目总数的35%以上。
从营收数据来看,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及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药明合联的收益分别为0.96亿元、3.11亿元、9.9亿元及4.8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20.61%。同期净利润分别为0.26亿元、0.55亿元、1.56亿元及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3.34%。
一直以来国内头部CXO公司70%以上的收入都来自海外市场,在ADC领域同样延续了这一特点,但国内市场所占份额同样不容忽视。药明合联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其收益总额的44.9%来自北美,17.7%来自欧洲,国内市场占到30.9%。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药明合联在无锡、上海及常州三地经营三个基地,但在此次公布的招股书中,药明合联除了提到将在无锡建设额外的设施用于临床或商业生产以提升产能之外,还计划在新加坡建立制造基地,实施“全球双厂生产”策略。
2022年下半年,同属“药明系”的药明康德和药明生物曾同时宣布投资百亿在新加坡建立新基地,药明合联显然延续了这一战略思路。
国内ADC市场现状:增长拐点已现
药明合联被分拆上市背后,是国内ADC市场肉眼可见的研发和投资热情升温,这种被称为“生物导弹”的生物药被看做PD-1后靶向治疗的又一大风口。
和玉资本投资经理夏玉坤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ADC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中间一度不被看好,但随着行业逐渐成熟,尤其是在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共同开发的DS-8201展现出优越的临床价值后,整个赛道开始出现交易高峰,这里面既有整个行业在DS-8201成功效应下的“分蛋糕”行为,也有大药企对于未来新技术的抢先占位心理。
目前ADC行业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工艺和产品了,这也导致国内大量企业蜂拥而至,迅速扎堆进行“微创新”。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同样指出,随着CDMO企业逐步入局ADC领域,通过部分自研配合技术交易实现微创新或将成为未来ADC新入局玩家的方法之一。
夏玉坤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ADC领域行情极为火爆,但同质化情况还是很严重,部分企业出于对创新风险的厌恶,或者是受限于自身技术实力的储备,更愿意去“复制”一些成熟产品,期待在行业火热的时候卖出,行业火爆局面下“泡沫”不小。当然,这种情况跟国内ADC领域缺乏相关的人才积累也有关系,这种同质化的情况在短期内很难被改善。
近一年以来数量激增的许可交易部分展现了这一领域的火爆程度。根据公开资料梳理,自2022年以来,涉及ADC的交易已超过100笔,其中最大一笔来自“宇宙第一药企”辉瑞以约430亿美元的总代价收购以ADC技术为代表的biotech公司Seagen。
Seagen目前拥有超过100件覆盖ADC赛道各个细分板块的专利,且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在ADC领域全球专利数量排名仅在罗氏之下。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ADC对外授权交易的主要授权国,自2022年以来,已有10家中国医药及生物技术公司与海外合作伙伴达成14项ADC对外授权交易,涉及总金额达220亿美元。
政策同样关注到了正飞速向前的ADC行业,2022年7月,CDE发布“关于公开征求《抗体偶联药物非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意见的通知”,该指导原则结束了国内ADC非临床研究只能遵循ICH指导意见的历史。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CDE再次发布《抗肿瘤抗体偶联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对ADC药物临床开发的总体思路、差异化竞争、联合治疗设计等作出指导,为国内企业研发提供ADC创新药物应遵循的总方向和出发点。
两次指导原则的发布,将会进一步规范ADC领域,为ADC研发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明合联冲刺港股IPO,ADC市场成CXO下一个爆发点?